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攀枝花鋼鐵工業(yè)基地是“三線”建設的成功典范
秦萬祥
我1966年赴攀枝花,2002年組織安排調成都工作。在攀期間,先后任冶金部第十九冶金建設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攀枝花市副市長、市長、市委書記;2009年退休之后也常住攀枝花,可以說我在攀枝花生活工作了48年。親身經歷了開發(fā)建設之初的艱難創(chuàng)業(yè)歷程。親自參與了攀枝花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開發(fā)建設全過程,自然對攀枝花這個國家戰(zhàn)略大后方基地建設的過程、成就、作用、意義有一種特殊的感受和認識。
一、為什么說攀枝花的開發(fā)建設是我國大“三線”建設的成功典范
(一)建設速度是快的
1965年開始小批量集結施工隊伍,1966年大批量集結施工隊伍,十多萬人依山傍水安營扎寨。1967年底攀鋼主廠區(qū)開始土石方場平,1968年土建工程開始施工,1969年開始設備安裝。1970年7月1日,攀鋼一號高爐正式出鐵。1974年8月16日,具有年產110萬噸軋材能力的軌梁廠投產。這標志著攀鋼從礦石—鐵—鋼—鋼坯—鋼材綜合生產能力已經形成。同時也標志著攀鋼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從出鐵到成材,只用了四年時間,在深山峽谷中,這種建設速度是沒有過的。正如喬石委員長視察時所說:“攀鋼的建設速度在全國同類鋼鐵企業(yè)中是最快的”。
。ǘ┙ㄔO質量是好的
投產數十年,從煤炭礦山到冶金礦山,沒有一條井巷出現垮塌,沒有一個采場、采區(qū)出現過因礦產資源不實而荒廢,沒有一個礦井達不到設計生產能力;攀鋼冶金主廠區(qū),沒有一個主體生產廠因工程質量而影響達產能力;攀鋼焦化廠大容積焦爐二十年無大修,仍被評為全國紅旗焦爐;電力系統(tǒng)三座火電廠,共11臺發(fā)電機組,沒有一臺因工程質量而影響生產能力的發(fā)揮。攀枝花整個工業(yè)基地處在地質災害多發(fā)的深山峽谷,幾十年來,沒有一座主體廠礦出現因災難性的地質災害而搬遷、重建。
(三)建設投資是省的
以攀鋼主體生產廠區(qū)為例,到1974年底,攀鋼一期工程初具規(guī)模,形成150萬噸鋼綜合生產能力,投資用了14.8億元,1噸鋼投資不到1000元。以電力系統(tǒng)最早建成投運的“五〇一”電廠為例,三臺機組總裝機3.6萬千瓦,再加兩臺2000千瓦機組,總共裝機4萬千瓦,投資3935萬元,每千瓦投資900多元。
。ㄋ模┩度氘a出的效益是顯著的
到八十年代末期,國家對攀枝花的投資已全部收回。按照投入與實現稅利的投入產出比,攀枝花為1:0.75,是全國同期平均水平的1.5倍。
。ㄎ澹┡手ɑ刈饔玫陌l(fā)揮是連續(xù)、穩(wěn)定、持久的
攀枝花工業(yè)基地在建設過程中和建成后,每年鋼鐵產品、煤炭產品、化工產品、釩鈦產品和各類礦產品源源不斷地運往全國各地。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攀鋼已成為我國位列寶鋼、鞍鋼、武鋼、包鋼、首鋼之后的大鋼鐵聯合企業(yè),在我國尚處于“短缺經濟”鋼材緊缺的歷史時期,發(fā)揮著主要作用。
1986年攀鋼二期工程恢復建設,投資近100億元,鐵、鋼、鋼材生產能力分別增加,新建了多項工程,使攀鋼的產品結構、產品質量得到大大提升。攀枝花的各類工業(yè)產品遠銷世界35個國家和地區(qū),為國家掙得大量外匯。
從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攀枝花向全國各地輸送各類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近十萬人。實現了六十年代“全國支援攀枝花”到“攀枝花支援全國”的重大歷史轉變。
。┮揽靠萍迹瑢Y源進行綜合、深度開發(fā)、實現了可持續(xù)發(fā)展
始于1978年到1987年的十年“攀枝花資源綜合利用科技聯合攻關”。使攀枝花資源綜合利用進入一個新階段。攀枝花釩鈦磁鐵共生礦探明儲量98.5億噸,然而在1978年前,釩的回收率只有10%,鈦的回收利用率幾乎為“零”,白白流入金沙江中。周總理,李先念副主席批評這種做法是“吃了豆腐渣,丟了豆腐”。“是端著金飯碗討飯吃”!笆堑湫偷臄〖易印?赏ㄟ^資源綜合利用攻關,使我國由釩的進口國,一躍成為釩的出口國。鈦由七十年代前只能用于軍事裝配工業(yè)上,到在軍用民用領域的廣泛應用,使我國主要鋼材及裝備的性能大大提升。目前,攀西地區(qū)釩渣產量已達50多萬噸,居世界第一。
通過綜合利用,促進了攀枝花水電資源的開發(fā)建設?傃b機330萬千瓦的二灘水電站的建成,成為上個世紀中國最大水電站,年發(fā)電量170億度。除滿足四川、重慶用電外,電流還源源不斷層地輸往華東地區(qū),實現了我國“西電東送”的戰(zhàn)略目標。使攀枝花真正成為我國主要的鋼鐵、釩鈦、能源基地。
。ㄆ撸┡手üI(yè)基地的開發(fā)建設,有力地推動了邊遠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的發(fā)展
由于大工業(yè)文明的作用影響,使這里的社會進步一下子向前推進了五十年。列寧所說的,大工業(yè)和交通大動脈是開發(fā)邊遠落后地區(qū)的強大手段和有效措施,這在中國得到充分驗證。
(八)有效地改變了我國鋼鐵工業(yè)的生產力布局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我國幅員廣大的西南、西北地區(qū)的鋼產量占全國鋼產量比例不到10%,通過“大三線”建設,隨著攀鋼、酒鋼、水鋼等一批大中型鋼廠的建成投產,西南西北地區(qū)的鋼產量逐步占到25%左右。
(九)創(chuàng)造出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
由于生產的發(fā)展和科技與生產的深度結合,先后攻克了諸如“普通大型高爐冶煉釩鈦磁鐵礦”、“釩鈦資源的深度綜合利用”、“新材料的生產與應用”、“在山區(qū)進行大規(guī)模建設,征服地質災害”等許多重大世界性課題的科技成果,僅在1978年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一次就榮獲18項重大技術進步獎和發(fā)明獎。同時,鍛煉造就了一批地質、勘察、設計、施工、科研、生產領域的各類精英人才。從某種意義上說,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和各類人才的造就其意義不亞于當時實體工程建設的意義。
。ㄊ┩ㄟ^開發(fā)建設,形成了一個百萬人口的現代化工業(yè)城市
攀枝花已成為二十世紀中葉大西南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為上個世紀末我國實施的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奠定了堅實的人才、技術、管理、資金基礎,攀枝花城市及經濟的輻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
攀枝花在創(chuàng)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孕育出了:“以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科學求實、敢于擔當”為主要內涵的攀枝花精神。
二、攀枝花工業(yè)基地成功開發(fā)建設的主要原因
(一)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決策
根據六十年代國際政治形勢,基于“國家安!、“生產力布局”、“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三個方面的綜合考慮,國家決定開發(fā)建設攀枝花這個戰(zhàn)略大后方。并把它作為大“三線”建設的龍頭項目納入國民經濟建設計劃。毛主席當年講到加快“三線”建設,實現我國工業(yè)的縱深配置時,有十多次講到攀枝花,其中有四次講到攀枝花建設不好,他睡不著覺、睡不好覺。
時任總書記的鄧小平同志1965年11月30至12月2日親臨攀枝花審定工業(yè)區(qū)總體建設規(guī)劃,盛贊“這里得天獨厚”。當即明確表示,把建設審查的權利下放特區(qū)指揮部。并于12月上旬在昆明會議上,繪制出到二十世紀末,西南地區(qū)鋼產量達到1000萬噸的宏偉藍圖。
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彭真、李富春、薄一波、賀龍、彭德懷、郭沫若、余秋里、李井泉、程子華、呂正操等在六十年代中期陸續(xù)到攀枝花視察指導。
特殊的歷史條件、特殊的戰(zhàn)略地位、特殊的開發(fā)建設任務,決定了攀枝花開發(fā)建設工作成為當時全國的重中之重。這是攀枝花工業(yè)基地建設成功的根本原因。
。ǘ⿲嵭刑厥獾念I導、管理體制
1965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了西南局“關于成立攀枝花工業(yè)區(qū)人民政府的請示”同意成立特區(qū)人民委員會,決定“攀枝花特區(qū)人民委員會仿效大慶形式,實行政企合一,受冶金部和四川省雙重領導,有關企業(yè)工作以冶金部為主,有關黨務工作和政治工作以冶金部為主,四川省為輔。”2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于成立攀枝花特區(qū)黨委和工地指揮部的決定》,明確特區(qū)黨委和工地指揮部受冶金部領導,統(tǒng)一指揮工業(yè)區(qū)規(guī)劃建設。
冶金部、煤炭部、交通部、電力部、建材部、林業(yè)部、糧食部、郵電部等10個部各派一位副部長常住攀枝花,有關問題現場解決。這是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個經濟建設特區(qū)。
1965年8月,國家計委、國家建委對攀枝花基建計劃管理體制作出規(guī)定,確定“攀枝花工業(yè)特區(qū)作為國家重大綜合建設項目”,并明確特區(qū)內各項建設都按統(tǒng)一領導與分工負責原則進行管理。
對攀枝花實行“綜合項目、計劃單列”。計劃、投資、物資均由國家計委直接下達特區(qū)總指揮部,實行“直供直達”,暢通無阻、高效運作。這是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個“計劃單列”“綜合集團項目”。這種管理體制在開發(fā)建設中起到了特殊作用。
(三)傾舉國之力,各方支援、通力協作
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開發(fā)建設攀枝花,全國各行各業(yè)積極響應,立說立行,鼎力支持。一聲令下,要人給人,要物給物,要槍給槍,要炮給炮。全國除了西藏、臺灣之外、各省市自治區(qū)都參加和支持了攀枝花的開發(fā)建設。無論是生產物資或是生活物資幾乎是有求必應。這在共和國的歷史上既是空前的,恐怕也是絕后的。
為解決鐵路不通的運輸問題,1965年7月,交通部直屬汽車運輸總公司在北京成立,由北京、遼寧、河南、山東、安徽五大車隊組成,擔負成都——攀枝花北線6噸以下小件運輸。1969年7月,直屬汽車運輸總公司又成立了“大型汽車運輸車隊”,負責南線昆明——攀枝花重、高、大、長件運輸,解決了鐵路不通,特大型機械、設備的運輸難題。從1964的至1970年成昆鐵路通車前,共運送生產、生活物資近千萬噸。
1970年為確!捌摺ひ弧背鲨F,冶金部一冶(武漢)、三冶(鞍山)、四冶(甘肅)、五冶(成都)、十三冶(太原)、十四冶(昆明)抽調精干施工力量與主力十九冶集中大會戰(zhàn)。這是攀枝花開發(fā)建設成功的關鍵。
。ㄋ模⿲嵭小耙岳蠋,對口包建”
1966年5月,冶金部作出決定,調整攀鋼“對口幫建”單位,原定武鋼、重鋼對口支援攀鋼任務,改由鞍鋼全部承擔。要求鞍鋼按照“三老帶三新”原則對攀鋼組織籌建、生產準備一包到底,完全負責。鞍鋼礦山、本鋼礦山、大冶礦山對口幫包建攀枝花冶金部礦山。
煤炭部決定遼寧阜新、撫順礦物局等為主“對口幫”建攀枝花寶鼎礦務局;華北電業(yè),北京石景山電廠、華東電業(yè)“對口幫”包建攀枝花電廠,唐山、重慶、哈爾濱“對口幫”包建攀枝花建材渡口水泥廠,伊春、吉林“對口幫”包建攀枝花林業(yè)。上海興達汽車修理廠成建制內遷攀枝花,承擔特區(qū)汽車修理任務。成都、重慶、昆明“對口幫”建設攀枝花商貿服務業(yè);上海包攀枝花商品供應,上海紅十字醫(yī)院、四川衛(wèi)生系統(tǒng)“對口幫”建攀枝花醫(yī)院;天津城市公交公司“對口幫”組建攀枝花公交公司。
“對口幫”體制,有的是成建制,有的是抽調技術骨干組成新建制開到攀枝花。這樣做,組織健全、業(yè)務技術熟悉,在攀枝花開發(fā)建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五)有一支政治素養(yǎng)高、技術過硬的勘察、設計、施工及科研、生產隊伍
冶金部決定由當時技術實力最強的重慶鋼鐵設計院擔任設計總承包院,負責鋼鐵廠主體設計,長沙礦山設計院,鞍山焦耐設計院負責相應專業(yè)設計,由冶金建設王牌軍第十九冶金建設公司承擔冶金主廠區(qū)建設實施工總承包。煤炭、電力、建材、交通、林業(yè)、城市規(guī)劃都是從全國挑選能征善戰(zhàn)的一流設計、施工隊伍參與攀枝花工業(yè)區(qū)建設。這是工業(yè)基地建設速度快、質量好的主要因素。
(六)堅持科學求實的態(tài)度
具體可以概括“五個先行”、“兩個保證”:
1.思想工作先行
凡是參加攀枝花建設的每一個人,在出發(fā)前都進行充分的思想動員。至今我還清楚的記得1966年6月,我向黨組織寫的請戰(zhàn)書上的一段話:“親愛的黨啊:請你相信我吧,讓我到大西南去,滾一身泥巴,煉一顆紅心!鳖^一天批準,第二天準備,第三天就背著行李卷,手持“干革命一心向黨,搞建設四海為家”的標語牌,一路好事一路歌,踏上前往大“三線”攀枝花的征途。開進攀枝花的十多萬建設大軍,為了國家的安危,為了開發(fā)大西南,他們離開優(yōu)越的城市生活,撇下妻兒老小,毅然決然的來到了攀枝花。每個人都始終精神飽滿,斗志昂揚,肩負著祖國的使命,忘我地投入到艱苦的創(chuàng)業(yè)之中。這是建設大軍能夠在艱苦環(huán)境之中,戰(zhàn)天斗地,開拓前行的思想保證和重要的精神支撐。這種思想和精神,越是在民族危亡、國難當頭之時,顯示得越加充分。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種敢于為國擔當的精神永遠不能丟。
2.設計、設備先行
為搶速度爭時間,當時所有承擔設計任務的設計院,均組織設計人員到攀枝花建設工地上的帳篷、席棚里現場作設計。而且還嚴格按照“初步設計→擴大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的“三段設計”程序進行。
為搶建設速度,并嚴格按基建程序充分準備,攀鋼主體生產車間的主要工藝設備,提前進行預訂貨。1965年6月13日,冶金部、一機部在北京香山召開“攀鋼設備訂貨會”。沈陽重機廠、上海冶機廠、齊齊哈爾第一重機廠、大連工礦車輛廠、太原重機廠、武漢鍋爐廠等100多個廠家出席。并組織聯合設計攻關,確保攀鋼設備制造質量。一次分交訂貨10多萬噸,為確保攀鋼1970年7月1日出鐵,奠定了物資和技術基礎。
為爭時間搶速度,提高施工效率,當時,國家在外匯報極度困難情況下,特批撥出2000多萬美元,從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進口一批大型專業(yè)施工機械裝備。在工業(yè)基地,建設中發(fā)揮出了重要作用。
3.交通、電力先行
攀枝花工業(yè)基地是在鐵路不通的情況下,開始大規(guī)模建設的。公路交通如何先行。關乎建設成敗。
交通方面。首先抓成都一昆明南北大通道建設;其次抓橫貫攀枝花廠區(qū)的東西大通道——石華路;三是抓川、云公路南段到攀枝花廠區(qū)公路——平大路(平地——大渡口)改造;四是抓川、云公路北段到攀枝花廠區(qū)公路——甸雅路(甸沙關——雅礱江出口)改造;五是抓從成昆鐵路正線,成昆鐵路于1970年7月1日全線通車,確保了攀鋼一號高爐出鐵的運輸需要;六是抓橫跨金沙江、雅礱江大橋建設,從1964年起,共建成大渡口臨時吊橋、雅礱江吊橋、渡口大橋、密地大橋、陶家渡吊橋、新莊大橋、荷花池大橋等。之后又在金沙江、雅礱江上新架十多座橋梁,把兩江兩岸連成一線。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交通網絡。
電力方面。渡口火電廠是全工業(yè)區(qū)最早建設的一座電廠,人稱“功勛電廠”,1966的6月建成發(fā)電;河門口火電廠,1968年12月首臺機組發(fā)電,這兩個先期建成的電廠,為攀枝花基地建設和攀鋼投產提供了電力保證。新莊火電廠,1975年4月首臺機組發(fā)電,1977年4月全部建成。
4.建材、礦山先行
建材方面。為保證攀枝花工業(yè)基地大規(guī)模施工需要,集中力量搶建了兩座水泥廠。金沙水泥廠,從德陽拆裝一套舊立窯運達渡口。1965年12月建成投產,年產水泥3.2萬噸;渡口水泥廠,1966年12月建成投產,年產能力28萬噸,均在工業(yè)基地主體工程大規(guī)模施工之前生產出合格產品,保證了建設之需。
煤礦山方面。礦務局龍洞煤礦,年產氣肥煤21萬噸,1970年5月建成投產,保證了出鐵的需要;礦務局花山煤礦,年產60萬噸,于1970年10月建成投產,為攀鋼后序投產項目提供了煤炭保證;巴關河洗煤廠,1970年5月建成投產,年洗精煤180萬噸,確保了攀鋼焦爐、高爐生產用煤。
鐵礦山方面。攀枝花冶金礦山,蘭尖鐵礦采場,1970年2月建成出礦石,年產設計能力650萬噸;攀礦選礦廠的一、二系列也于1970年3月建成投產,先于攀鋼1號高爐出鐵前生產出鐵精礦,使“七一”出鐵有了可靠的原料保證。
5.科學實驗先行
1959年4月,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礦樣316箱,計16.5噸,經當時蘇聯專家馬林萬夫斯基和維什涅夫斯基鑒定起運發(fā)往蘇聯境內進 行綜合科學試驗,5月正式提出報告,結論是:“不能冶煉”。因此,攀枝花釩鈦磁鐵礦被判為“呆礦”。
1964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開發(fā)建設攀枝花,建設戰(zhàn)略大后方。攀枝花儲量近百億噸的釩鈦磁鐵礦“不能冶煉”的技術難關,成為重中之重。1964年8月,冶金部和國家科委制訂了冶煉試驗分三步走的方案,先在河北承德作模擬試驗;在模擬試驗基礎上回到西昌利用原礦進行驗證試驗;驗證試驗成功之后,到昆明(后改為首鋼)改用大高爐進行工業(yè)試驗。
1964年12月5日,冶金部“攀枝花鐵礦冶煉試驗組”在北京成立。由西南鋼鐵研究院,長沙礦冶所、東北工學院、重慶大學、包鋼、鞍鋼、邯鋼等單位專家、教授、干部、工人108人組成(人稱108將)。1965年8月,釩鈦磁鐵冶煉模擬試驗取得成功。1967年7月2日,攀枝花鐵礦工業(yè)流程試驗,在北京首鋼516?中型高爐實驗成功,證實攀枝花釩鈦磁鐵礦工業(yè)利用完全可行。1970年6月,用攀枝花釩鈦磁鐵礦作原料,煉出第一爐鐵水。之后又經過完善技術,優(yōu)化操作,爐況順行,技術、經濟指標不斷提高,攻破了“不能冶煉”的神話。
6.資源條件保證
攀枝花基地選址條件優(yōu)越,資源富集,得天獨厚。以攀鋼主廠區(qū)弄弄坪為園心,在半徑不到50公里范圍內:有攀枝花鐵礦山、寶鼎煤礦區(qū),有冶金輔助原料石灰石,白云石.粘土,可謂“天造地設”“天成匹配”待我用。金沙江,雅礱江兩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是鋼鐵基地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條件。這樣的建廠條件,中國沒有,世界少見。
7.區(qū)域綜合平衡條件的保證
區(qū)域配套,綜合平衡條件始終得到保證,六十年代國家在規(guī)劃攀枝花基地發(fā)展中與貴州六盤水工業(yè)區(qū)作為一個系統(tǒng)工程整體考慮。通過成昆鐵路把攀枝花鐵礦石運到水城鋼廠,把盤江煤炭運到攀枝花,鄧小平當年在規(guī)劃時指出:攀枝花的礦,水城的煤可以實現“鐘擺”運輸,最為經濟合理,兩點一線集大成。
三、創(chuàng)造奇跡,不辱使命
概括為“七大奇跡”:
。ㄒ唬┡手ù笮弯撹F基地是在遠離大城市、沒有任何城市依托的深山峽谷中進行開發(fā)建設的,這是中國鋼鐵工業(yè)發(fā)展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跡。
(二)攀枝花大型鋼鐵工業(yè)基地建設前期是在鐵路不通,完全靠汽車運輸的情況下建設起來的。這不僅在中國工業(yè)發(fā)展史上,而且在世界工業(yè)發(fā)展史上也是沒有過的奇跡。
。ㄈ┡手üI(yè)基地完全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進行建設的。1975年6月,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阿沛·阿旺晉美率領的各民主黨派領袖及愛國人士參觀團一行41人到攀枝花視察,在視察中不少老人聲淚俱下的說:沒想到啊,沒想到,十年文化大革命,有多少人被關牛棚,有多少人被批被斗,多少地方武斗不止,派仗不休。攀枝花十幾萬建設大軍卻在這大山溝里建設起來這么一座鋼鐵基地,欽佩之至,欽佩之至啊!
(四)設計人員在弄弄坪主廠區(qū)不到2.5平方公里用地上,規(guī)劃設計(三大臺地,二十三個臺階)出年產250萬噸鋼的大型鋼鐵廠,噸鋼用地不到一平方米。中外專家盛贊這是“象牙微雕鋼城”。這又是中外工業(yè)發(fā)展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跡,充分顯示了攀枝花建設者的聰慧才智。
。ㄎ澹┏啥家焕ッ鏖L達1150公里的交通大動脈成昆鐵路,區(qū)間地質情況極為復雜,途經地震斷裂帶、地質破碎帶,地下暗河眾多、地下水甚為發(fā)育。五十年代被外國專家定為“鐵路禁區(qū)”。鐵道部第二設計院、鐵道部第二工程局、鐵道兵及沿線民工憑借自己的智慧在手工加半機械化施工條件下,戰(zhàn)勝難以想象的困難,修通了大西南穿越深山峻嶺的第一條大鐵路,在世界被譽為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跡。
。┰谝苯鹬黧w工藝國產設備制造上,創(chuàng)造了“十個第一”。第一臺國產最大130㎡燒結機;第一座國產最大焦爐炭化室;第一臺國產最大120噸氧氣頂吹轉爐;第一臺國產最大1150m/m初軋開坯機;第一臺國產最大950 m/m、850 m/m、800 m/m軌梁軋機機組;第一座利用1000 ?大型普通高爐冶煉釩鈦磁鐵礦成功;第一臺國產120噸全國絕無僅有的霧化提釩爐;第一臺國產鋼軌全長淬火生產線;第一臺國產最大12000 ?/小時燒結廠抽煙機;第一臺國產最大10000?制氧機。攀鋼主體生產工藝設備,98%完全由我們自己制造。通過攀鋼建設,使我國冶金工業(yè)的裝備制造水平大大提高,在當時被視為壯舉奇跡。
。ㄆ撸﹩雾椆こ探ㄔO速度上的奇跡
年產3.6萬噸生產能力的金江水泥廠、1965年2月從德陽拆運設備,當年12月建成投產;年產21萬噸氣肥煤的龍洞煤礦,經75天會戰(zhàn)建成。投產出煤。120天全部建成;1971年5月21日,朱家包包鐵礦獅子山萬噸大爆破成功,創(chuàng)造了中國、世界礦山建設史上的先河!
(作者系攀枝花市原市委書記)